|
|
城市竞争力:厦门排在13位,福州退了12位 |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博士后倪鹏飞牵头、国内近百名专业人士参与、历经大半年研究形成的《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正式公布。《报告》对200座中国城市进行了竞争力排名,前10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天津、宁波、南京和温州。我省九个设区市均上榜,其中厦门、泉州、福州挤入前50名,分别位居13位、34位、42位。其它几个城市排名分别是:漳州57位、南平79位、莆田87位、三明88位、龙岩98位、宁德145位。 ◆厦门:提升空间大 《报告》中指出,厦门综合竞争力较强,其综合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很高,市场占有率较高,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空间大。政府战略形象较好,办事效率高,政府管理服务较好;政府推销能力较强,营销战略实施力度较大。但是,厦门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市场等要素资源环境需要进一步改进。产业关联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够高级化。 《报告》对厦门城市定位提出建议:从城市功能定位指标得分及排名情况看,厦门定位为会展中心、旅游中心城市的潜力相对较大。由于厦门地理上处于上海和香港、深圳、广州间,厦门应把目标先定在海峡两岸西部繁荣带的会展中心。另外,厦门有较多国外、境外银行进驻,成为海峡两岸和深圳至上海之间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的潜力也值得挖掘。 ◆福州:有待深层次挖掘 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在此次排名中尽显尴尬,与2002年居30位相比,2003年大步后退了12位。《报告》对福州这样评价:福州综合生产率比较高,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水平一般,由于综合增长率排名靠后,福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待深层次挖掘。 《报告》提到,福州一方面具有临海、接近台湾的自然地理优势,但是腹地狭小、境内多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质量较好,比如福州保税区与福州港主体港相接,具备区港联动的独特优势;法制与文化环境需要改进;福州突出抓好一批牵动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引进投资工作,形成了各种“产业集群”,产业关联度很好;福州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对外开放具有相对优势,加上福州的侨乡优势,市场竞争与开放环境较好;政府管理服务一般,还要在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方面下工夫;政府营销战略实施力度较大,今后要稍微注意营销策略的调整。《报告》认为福州适合在人居中心的构建和完善方面加大力度。 ◆泉州:打造制造业中心 近几年来,泉州市经济总量连续上升,泉州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34位。《报告》指出,泉州商务环境竞争力相对较弱,要素资源环境较差,尤其是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相对较差,金融资本竞争力落后,以及科技资源偏少。泉州是福建产业集群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泉州的产业集群主要有纺织服装、鞋业、建陶石材和工艺品四大类,但是泉州工业整体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产业关联一般。在区位资源方面有一定优势,作为著名的侨乡,拥有接近台湾和与外界联系便利的自然区位优势,但在经济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方面没有优势,区位及当地需求情况需要改善。基础设施质量一般,法制与文化环境较差,市场竞争与开放环境较好。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政府营销战略实施力度一般,今后要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提高政府推销能力。 《报告》建议:泉州应该加紧创造条件,发展加工制造和加工贸易,打造辐射面相当广泛的区域乃至全国的加工制造业中心。 |
|
加入时间:2004-3-7 8:33:22
|
|
|